-
【2022年蚌山区招商】蚌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:“四聚焦”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
蚌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:“四聚焦”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、聚焦双招双引: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效显著 蚌山区创新实施 “驻点招商 + 委托招商” 模式,由县级干部带队赴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。2022 年,成功引进奥源电子、航空发动机叶片等 7 个亿元以上项目,总投资超 50 亿元。其中,崧智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从对接至签约仅用 45 天,刷新了项目落地速度。 二、聚焦产业集群:三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 蚌山区重点培育新型显示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集聚诺菲纳米科技、富创通科技等 17 家核心配套企业。2021 年,三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28%,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55%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。 三、聚焦头部企业:精准扶持培育行业龙头 蚌山区出台《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》,对首台套装备、科技研发等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。2022 年,为海勤科技等企业申报项目资金 1600 万元,支持天成科技获评国家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。目前,全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3 家、省级 12 家。 四、聚焦服务优化:全周期保障项目落地 建立 “一个项目、一个专班、一抓到底” 的服务机制,为项目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服务。例如,为航空发动机叶片项目协调解决用地指标、环评审批等问题,推动项目提前 3 个月开工建设。2022 年一季度,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35%,增速居全市前列。
2022-05-12
-
【2022年安徽招商】安徽 2022 年重大项目 “云签约”:286 个项目撬动 6071.6 亿元投资
安徽 2022 年重大项目 “云签约”:286 个项目撬动 6071.6 亿元投资 一、签约概况:体量与结构双优化 2022 年 5 月,安徽省举行全省重大项目 “云签约” 活动,共签约项目 286 个,总投资 6071.6 亿元。其中,100 亿元及以上项目 14 个,50 亿至 100 亿元项目 28 个,平均单个项目投资 21.2 亿元。制造业项目占比达 89.2%,投资额占 85.3%,凸显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导向。 二、重点领域:新兴产业与基础设施并重 签约项目中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189 个,总投资 4200 亿元。例如,合肥的 12 英寸先进逻辑芯片生产线项目,总投资超 200 亿元,将提升我省集成电路产业能级。同时,基础设施项目 23 个,涵盖高铁、高速公路、智慧物流等领域,总投资 850 亿元,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。 三、签约模式:数字化赋能招商创新 “云签约” 活动采用 “主会场 + 分会场 + 线上签约” 模式,利用视频会议、电子签约等技术,实现跨地域实时签约。各市通过 “云推介” 展示投资环境,企业通过 “云路演” 介绍项目亮点,全程无纸化操作,效率提升 70% 以上。活动期间,线上观看量超 100 万人次,吸引了国内外 300 余家企业参与。 四、落地保障: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推进 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,安徽省建立 “签约 - 开工 - 投产” 动态管理机制,对重大项目实行清单化调度。省级层面成立服务专班,协调解决用地、用能、环评等问题;各市设立 “项目代办中心”,提供 “一站式” 审批服务。据统计,签约项目中已有 56 个在 1 个月内完成备案,28 个启动土地征收工作。
2022-05-11
-
【2022年安徽招商】安徽省属企业一季度经济分析:疫情下的稳增长密码
安徽省属企业一季度经济分析:疫情下的稳增长密码 一、经营概况:产值与利润双增长 2022 年一季度,安徽省属企业克服疫情影响,实现工业总产值 1303.1 亿元、工业销售产值 1288.8 亿元,同比均增长 14.6%。煤炭、有色、化工等行业表现突出,某煤炭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,产能提升 20%,产值同比增长 18%。 二、效益提升:提质增效与成本管控见成效 省属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、加强成本管控,实现利润总额 175.6 亿元、净利润 132.9 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 10.1% 和 11.9%。某钢铁企业通过推进超低排放改造,降低能耗成本 5%,同时开发高端钢材品种,产品溢价率提升 8%。 三、改革赋能: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 安徽省属企业持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截至 2022 年 3 月,混改企业占比达 72%,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覆盖率 100%。某交通集团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 20 亿元,推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30%。 四、民生保障:稳产保供与社会责任履行 在疫情防控期间,省属企业全力保障能源、粮食等重要物资供应。省能源集团日供天然气超 3000 万立方米,确保民生用气稳定;省粮食集团投放储备粮 5 万吨,平抑市场价格。同时,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超 2 亿元,支援各地抗疫一线。
2022-05-09
-
【2022年合肥招商】合肥广邀 “合伙人” 共建产业链:打造 “芯屏汽合” 产业生态
合肥广邀 “合伙人” 共建产业链:打造 “芯屏汽合” 产业生态 一、产业布局:十大领域诚邀全球合作伙伴 合肥市围绕 “芯屏汽合,急终生智” 产业链,向全球发出合作邀请,重点聚焦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。其中,集成电路领域计划引进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企业,完善 “设计 - 制造 - 封装 - 应用” 全链条;新能源汽车领域聚焦智能网联、动力电池、氢能源等方向,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。 二、合作优势: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并重 合肥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创新资源,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 36 家,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力支撑。同时,出台《合肥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》,对引进的龙头企业给予最高 1 亿元奖励,对研发投入超 5 亿元的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。 三、典型案例:产业链协同发展示范 近年来,合肥市通过 “基金招商 + 生态培育” 模式,成功引进京东方、蔚来汽车等龙头企业,并培育出长鑫存储、科大讯飞等本土巨头。京东方带动上下游 300 余家配套企业落户,形成从玻璃基板、偏光片到终端整机的完整显示产业链;蔚来汽车与本地供应商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,本地化配套率超 60%。 四、服务保障:全要素供给与营商环境优化 合肥市建立 “企业服务中心”,为合作伙伴提供工商注册、人才招聘、技术对接等一站式服务。在人才政策方面,实施 “合肥人才计划”,给予顶尖人才最高 500 万元安家费,对企业引进的海外专家提供科研经费补贴。2022 年一季度,全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23 个,落地产业项目 18 个。
2022-05-09
-
【2022年安徽招商】安徽 “双招双引” 攻势:一季度投资增长背后的战略布局
安徽 “双招双引” 攻势:一季度投资增长背后的战略布局 一、投资态势:制造业与基础设施投资领跑 2022 年一季度,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.8%,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 20.4%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9.6%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。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绿色食品等产业投资增速超 25%,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。 二、工作机制:产业专班与区域协同相结合 安徽省建立 “链长制” 工作体系,由省领导牵头担任十大新兴产业产业链链长,统筹推进 “双招双引”。例如,绿色食品产业专班赴河南、山东等地开展专题招商,签约项目 23 个,总投资超 150 亿元。同时,深化与沪苏浙的对接,一季度引进长三角地区项目 189 个,占全省新签约项目的 65%。 三、政策保障:要素供给与营商环境双优化 为吸引优质项目,安徽省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》,在用地指标、税收优惠、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倾斜。2022 年,省级层面统筹安排用地指标 5 万亩,重点保障制造业项目;设立 100 亿元产业发展基金,对重大项目给予股权投资支持。 四、典型案例:滁州与池州的招商实践 滁州市通过 “顶格战法” 推动项目落地,市委书记带队赴深圳引进智能终端产业项目,从洽谈到签约仅用 28 天。池州市聚焦文旅产业,依托九华山等资源,引进华侨城集团投资 80 亿元建设文旅综合体项目,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新地标。
2022-05-09
-
【2022年淮南招商】淮南市四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:构建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
淮南市四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:构建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 一、梯度培育: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扩容提质 淮南市实施高新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计划,建立包含 400 余家企业的培育库,实行 “入库 - 培育 - 认定 - 壮大” 动态管理。通过开展政策培训、一对一辅导等方式,2022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同比增长 30%,预计全年认定量突破 80 家。 二、技术攻关:省重大专项与重点研发齐发力 围绕智能装备、现代煤化工等领域,淮南市组织企业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。2022 年,全市获省重大专项立项 3 项、重点研发立项 16 项,争取省级资金超 2000 万元。某煤化工企业承担的 “煤制烯烃催化剂研发” 项目,预计可降低生产成本 15%,年新增产值超 5 亿元。 三、人才引育:创新团队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 淮南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育 “50・科技之星” 创新团队 79 家,凝聚创新人才 320 人,带动企业研发投入 4019.91 万元,产生科技成果 301 项。通过举办 “创新创业大赛”“校企对接会” 等活动,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,2022 年一季度,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12 亿元,同比增长 45%。 四、平台建设:国家级与省级创新载体协同发展 淮南市加强创新平台建设,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 6 家、省实验室 1 家、省重点实验室 5 家。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通过 “沿途下蛋” 机制,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,近三年累计孵化科技企业 12 家,带动产业升级。
2022-05-09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